cys243.jpg

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主任 陳英善教授

電子信箱:cys243[at]gmail.com

研究專長:華嚴思想、天台教觀 

陳英善,《天台與諸宗之對論》,台北:法鼓文化,2023年。

陳英善,《華嚴與諸宗之對話》,台北:法鼓文化,2020年。

陳英善,《天台入門──三足鼎立的天台》,未出版文稿,2006年。

陳英善,《天台性具思想》,台北:東大圖書,1997年。

陳英善,《南嶽慧思禪觀之研究》,中華佛研所專題論文,1997年。

陳英善,《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》,台北:華嚴蓮社,1996年。

陳英善,《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》,台北:法鼓文化,1995年。

陳英善,《天台智者的戒學》,中華佛研所專題論文,1995年。

陳英善,《天台智者的禪觀》,中華佛研所專題論文,1993年。

陳英善,《理體論與心性說──蕅益智旭思想之研究》,中華佛研所專題論文,1992年。

陳英善,《從「心」論中國哲學基本型態之開展》,文化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,1986年。

陳英善,《華嚴清淨心之研究》,文化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,1983年。

 

陳英善,〈華嚴‧密──以持松法師為主〉,《2023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23年10月,頁15-36。 

陳英善,〈菩薩修證「無生法忍」的關卡──以不動地(Acalā- bhūmi)本願力為主〉,《2022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22年8月,頁63-84。

陳英善,〈宗鑑、志磐對「背宗破祖」(異說)之評斷〉,第六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,寧波‧七塔禪寺,2022年。

陳英善,〈論太虛與常惺對華嚴宗之看法〉,2022首屆華嚴學與佛教中國化學術研討會,武漢‧蓮溪寺武昌佛學院,2022年。

陳英善,〈華嚴菩薩道之無疲倦行〉,《2021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21年8月,頁41-58。

陳英善,〈志磐五時教之困頓〉,第五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,寧波‧七塔禪寺,2021年。

陳英善,〈啟動普賢行  念念無間斷〉,《普賢菩薩50問》,臺北:法鼓文化,2019年,頁2-7。

陳英善,〈慈雲遵式於天台止觀之運用〉,第三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,寧波‧七塔禪寺,2019年。

陳英善,〈法界三昧之觀行──以「行起解絕」為主〉,《華嚴學研究》第四輯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9年11月,頁12-25。

陳英善,〈聽見華嚴──從悉曇字顯華嚴一乘緣起〉,《2019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19年10月,頁217-233。

陳英善,〈法藏大師對般若真空之看法〉,《2018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19年4月,頁157-180。

陳英善,〈華嚴‧禪之關係──深明法界觀 好喫趙州茶〉,《2017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下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19年3月,頁259-286。

陳英善,〈華嚴大海十相〉,《2016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臺北:華嚴蓮社,2019年1月,頁53-75。

陳英善,〈教宗賢首‧行在彌陀〉,《2015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2018年11月,頁205-234。

陳英善,〈月霞大師之華嚴‧禪­­──兼論應慈、持松法師等〉,《華嚴學研究》第三輯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8年8月,頁100-113。

陳英善,〈大慧宗杲的悟境之探討──以「 前後際斷 」為切入點〉,杭州‧徑山寺,2018年,頁22-32。

陳英善,〈大慧宗杲對智者大師悟境的看法­­〉,第二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,寧波‧七塔禪寺,2018年。

陳英善,〈華嚴宗對龍樹中觀之看法──以法藏《十二門論宗致義記》為主〉,「佛教義理與實踐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台北‧廣明寺,2018年。 

陳英善,〈月霞大師與法界觀之關係­­──以《維摩詰經講義錄》為主〉,《華嚴學研究》第二輯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7年8月,頁56-69。­­

陳英善,〈永明延壽對天台「六即」之運用〉,第二屆天台佛教學術研討會,寧波‧七塔禪寺,2017年。

陳英善,〈北朝地論學派對華嚴思想之啟發­­──以淨影寺慧遠之「六相」為主〉,洛陽‧少林寺,2017年,頁139-156。

陳英善,〈華嚴不見了­­­­──近百年來有關法藏大師思想研究之反思〉,《華嚴學研究》第一輯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7年7月,頁42-64。

陳英善,〈天台中道觀與根機之關係〉,華梵大學校覺室曉雲導師思想暨天台學研究中心主辦,「2016天台思想學術研討會」,2016年9月10至11日,頁1-15。

陳英善,〈中韓水陸法會之考察­­──以召請對象之「踵事增華」為主〉,《求法與弘法: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法鼓文化,2015年,頁463-522。

陳英善,〈諦閑大師的普賢觀行­­──「教宗天台‧行在彌陀」〉,寧波‧五磊寺,2015年。

陳英善、釋印隆,〈天台智者大師醫學關懷與身心痛苦解脫〉,慈濟大學「宗教、人文與醫療研討會」,2014 年。

陳英善,〈「大」華嚴vs. 「妙」法華──華嚴海之「大」與法華橋之「妙」〉,《2013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2014年3月,頁1-32。

陳英善,〈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­­­­──以智儼、法藏為主〉,《2012 華嚴一甲子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上冊,2014年2月,頁121-148。

陳英善,〈天台三觀與華嚴三觀〉,《華梵人文學報》天台學專刊,2013年5月,頁169-199。

陳英善,〈從「明心見性」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〉,《聖嚴研究》第三輯,臺北:法鼓文化,2012年,頁237-269。

陳英善,〈稱名念佛與稱性念佛〉,《佛教禪坐傳統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法鼓文化,2012年,頁127-168。

陳英善,〈從一乘三乘論華嚴的菩提心〉,《華嚴學報》第一期,2011年4月,頁79-102。

陳英善,〈南嶽慧思的圓頓觀及其對天台、禪宗之影響〉,「慧思大師與南岳佛教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2011年,頁564-581。

陳英善,〈聖嚴思想與如來藏說〉,《聖嚴研究》第一輯,臺北:法鼓文化,2010年,頁383-414。

陳英善,〈大悲心水陸儀軌的特色〉,「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學術論壇」, 2009年11月21日。

陳英善,〈從梁武帝的齋祭到志磐的水陸儀〉,《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》第2屆,2009年。

陳英善,〈從天台、華嚴論觀音大悲普門之時代意義〉,《觀世音菩薩與現代社會:第五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中文論文集》,台北:法鼓文化,2007年,頁101-135。

陳英善,〈天臺五停心觀之探討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19期,2006年7月,頁271 -292。

陳英善,〈論「以別接通」於天台判教之意義〉,《專任研究人員論文發表會》第11屆,2006年。

陳英善,〈天台懺悔與戒定慧之關係〉,《佛教與二十一世紀》,台北:法鼓文化,2005年,頁165-195。

陳英善,〈以天臺禪觀的理論為基礎探討校園禪修課程的開展­­───以法鼓山現行北海岸校園禪修的發展為例〉,《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》第2屆,2005年。

陳英善,〈從天台止觀論動中禪〉,第2屆《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》,2005年。

陳英善,〈天台四教斷惑修證之探討──以菩薩道為主〉,第五屆天台學會研討會專輯,2005年,頁31-44。

陳英善,〈天台圓頓止觀「事修.理觀」雙重奏­­───以《摩訶止觀》為主〉,《圓光佛學學報》第九期,2004年12月,頁175-214。

陳英善,〈天臺止觀──《釋禪》《六妙門》《小止觀》導讀〉,《天臺止觀­­──〈釋禪〉〈六妙門〉〈小止觀〉》,台北:大乘精舍印經會,2004年,頁351。

陳英善,〈論「五味半滿」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17期,2004年7月,頁173-213。

陳英善,〈天台四教斷惑修證之研究〉,《天台宗學會研討會》第5屆,2003年10月。

陳英善,〈天台圓頓止觀之修證­­──就十乘觀法而論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15期,2002年7月,頁305-333。

陳英善、釋振法,〈串起粒粒的寶珠:《摩訶止觀》導讀〉,《串起粒粒的寶珠:〈摩訶止觀〉》,台北:大乘精舍印經會,2002年,頁351。

陳英善,〈從「開權顯實」論法華之妙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14期,2001年9月,頁293-308。

陳英善,〈天臺智者的戒體論與《菩薩戒義疏》〉,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》第五期,2000年7月,頁113-133。

陳英善,〈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13.1期,2000年5月,頁323-348。

陳英善,〈大乘菩薩道與儒家倫理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十二期,1999年7月,頁317-337。

陳英善,〈慧思的禪觀思想與首楞嚴三昧〉,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》第三期,1998年7月,頁151 -185。

陳英善,〈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11期,1998年7月,頁155 -179。

陳英善、劉紹楨,〈對中村元《東洋人の思惟方法》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〉,《正觀》第二期,1997年9月,頁7-61。

陳英善,〈評〈從「法性即無明」到「性惡」〉〉,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》第二期,1997年7月,頁73-127。

陳英善,〈從湛然《十不二門》論天台思想之發展演變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九期,1996年7月,頁261-290。

陳英善,〈由「大乘止觀法門」論慧思思想有否與前期相違〉,《諦觀》第85期,1996年4月,頁31-68。

陳英善,〈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8期,1996年3月,頁227-256。

陳英善,〈「摩訶止觀」、「釋禪」、「小止觀」之比較〉,《諦觀》第80期,1995年1月,頁1-22。

陳英善,〈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­­──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〉,《諦觀》第81期,1995年4月,頁131-159。

陳英善,〈就《華嚴法界觀門》論華嚴思想之演變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8期,1995年7月,頁373-396。

陳英善,〈孤山智圓禪師修學之心路歷程〉,《獅子吼》第33卷第5期,1994年5月,頁9-16。

陳英善,〈天台智者大師修學心路歷程之探索〉,《獅子吼》第33卷第3期,1994年3月,頁18-26。

陳英善,〈《大方廣十輪經》十輪思想之研究──以十佛輪的教育觀為主」論文簡介〉,《人生》第126期,1994年2月,頁31-33。

陳英善,〈孤山智圓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對知禮之反批〉,《諦觀》第76期,1994年1月,頁131-152。

陳英善,〈蕅益智旭大師修學心路歷程之探索(下)〉,《獅子吼》第33卷第2期,1994年2月,頁14-20。

陳英善,〈蕅益智旭大師修學心路歷程之探索(上)〉,《獅子吼》第33卷第1期,1994年1月,頁8-14。

陳英善,〈從觀心評天台山家山外之論爭〉,《諦觀》第74期,1993年7月,頁151-195。

陳英善,〈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6期,1993年6月,頁279-301。

陳英善,〈論述天台智者大師的次第戒聖行­­──十支戒〉,《圓光佛學學報》創刊號,1993年12月,頁141-160。

陳英善,〈論發心──以天台智者大師之論述為主〉,《獅子吼》第32卷第6期,1993年6月,頁31-41。

陳英善,〈《觀音玄義》性惡問題之探討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5期,1992年7月,頁173-191。

文化大學哲學博士

國際華嚴研究中心主任
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
於法鼓文理學院、華嚴專宗研究所、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等兼任。